当代吴氏

标题: 泰伯精神 ---- 进退自如 道行天下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青龙    时间: 2021-4-22 15:45
标题: 泰伯精神 ---- 进退自如 道行天下


孔子说泰伯至德,也说周之至德(主要是周文王姬昌的至德,也有周武王姬发的至德)。

泰伯至德,是因为泰伯将王位(准确地说是王储之位)让给了兄弟。

周之至德,孔子说是因为“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,而仍然服侍于殷”。然而,周武王在三分天下有其二之时,并没有服侍于殷,而是发动牧野之战,灭掉殷商。而周武王的至德,在于把国土分封给很多兄弟以及堂兄弟、表兄弟,周天子直接掌握的国土面积,虽然在最开始的时候是最大的,但是与众多兄弟所分封的国土总面积来比较,是很小的一块。

泰伯是把王位让给了兄弟,是至德,周武王把王土让给了兄弟(没有象秦始皇那样以郡县制来集权),按照逻辑,这也是至德。

泰伯让王位,并非藐视富贵。虽然古来万事东流水,虽然古人云“丹青不知老将尽,富贵于我如浮云”,然而从泰伯让王位之后的举动来看,泰伯是与孔子的“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”的看法与观念相同。

泰伯奔荆立国之后,带领民众披荆斩棘,开荒种地,凿渠治水,发展生产,建立防务,以此丰衣足食,追求富裕,并保卫富裕。这与孔子的“富而可求也,虽执鞭之士,吾亦为之”的观念完全相同。泰伯与孔子,对于生活资料与生存空间,与任何正常的人一样,都是不会加以藐视的。

所以,把吴祖泰伯的精神归结为三让王位之至德,是远远不够全面与深刻的。

当初,泰伯在自己的母亲已经不在王后之位,而三弟季历的母亲与妻子都是来自于殷商贵族家庭的情况下,自己的父王表示自己的三弟季历的儿子很优秀,而且这个时候,做为王后的季历之母,是不会对此有所反对的。在这种情况下,泰伯选择退让,是非常明智的。这一点,无论是当时的人,还是后世的人,所有人都可以看得很清楚。这个时候,如果想是保住王储之位,谋取王位,追求富贵,无论是阳谋还是阴谋,还是自杀性冲锋,都会无济于事。何况,在血腥宫斗之中所得来的富贵,泰伯也与孔子一样,认为这只是浮云而己(“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”)。

可见,此时的泰伯之让,是明智的,而且是仁慈的。孔子所赞扬泰伯的这一点,确实值得吴氏族人以及天下所有的学习。

然而,孔子并没有赞扬泰伯的另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,这就是孔子没有赞扬泰伯“自号句吴”的立国之举。

泰伯让出王位之后,并没有归隐山林,自轻自贱,而是自号句吴,举起大旗,立国自重。这是泰伯选择了“退让”之后,再选择了“进取”,对富贵的进取,对富裕以及国权的进而取之。这是孔子所没有赞扬的,虽然孔子也主张“富而可求也,虽执鞭之士,吾亦为之”。

实际上,只要孔子主张“富而可求也,虽执鞭之士,吾亦为之”,那么,按照逻辑,孔子必然赞赏泰伯的“自号句吴,发展生产,重视防务”,只是孔子对此没有说出来而己,孔子将之埋在了内心深处,只仅仅高呼“治国平天下”。

但是,虽然孔子不说,这并不表明吴氏族人以及天下人,不要学习泰伯的这一伟大的进取精神,相反,吴氏族人同样要重视并学习以及继承泰伯的“进”的精神。

吴氏族人学习吴祖泰伯“退”的精神,也学习吴祖泰伯“进”的精神,吴氏族人弘扬泰伯“进退自如”的精神,吴氏族人才是泰伯的真正的精神继承人,而不仅仅是吴祖泰伯血脉继承人。

进退自如,这个词说起来轻松,做起来并不容易。

当初在王储之位,泰伯以自己的远见与善良,以自己的明智与仁慈,战胜了自己的短视与欲望,选择了退,而让出王储之位。从古往今来的中国历史来看,能做到这一点的人,并不是很多。古代能够推让王位的人,屈指可数,而出于远见与善良,而让出王位的人,通过自制而克己,而让出王位的人,更是不多。孔子说“克己复礼,天下归仁”,西方哲人说“真正强大的人,是那种有自制力的人”,泰伯之让,正是体现了这种伟大的精神。

尤其是,泰伯在选择“退”之后,又选择了“进”。这与古往今来以归隐而获得盛名的人,完全不同。古代功成名就之后而选择主动“退”的人,虽然也是屈指可数,比如范蠡、张良、刘伯温,等等,但是他们在退之后,大多是选择了归隐,并没有选择”再进取”。只有范蠡在退之后,选择成为富商,选择进取。也只有范蠡在这一点上,与泰伯相似。

泰伯进取,而且为此不畏艰险,不辞劳苦,并不以“归隐山林、自善其身”,来度过自己的后半生,之后,泰伯克服千难万阻,发挥自己的智慧与知识、以及品格品行、道德声望等各方面的优势,建立了六七百年的句吴国,开辟江南,福泽人民。这也是值得吴氏族人与所有的天下人学习与弘扬的泰伯精神。

泰伯之退,克服了自己的欲望,走出了“退”的这一步,泰伯之进,发挥了自己的才德,实现了“进”的这一步。泰伯之进退,实为人类智慧的闪光。泰伯的进退自如,正是吴氏族人与所有天下人所要继承与弘扬的人文精神。

从术的层面上讲,进也好,退也好,都是属于步法。真正善于格斗的人都知道,步法远远比拳法重要。步法一乱,进退失据,只能与成功与胜利无缘。

进退自如,从而取得成功,成为成功人士,这就是道行天下。

《道德经》指出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”,泰伯做为人,以“法地”为宗旨,厚德载物,泰伯可谓“得道”。老子还指出“上善若水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”,泰伯进退自如,可谓“若水”,进取而不争强,可谓“利益万物”。泰伯可谓得道。“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”,泰伯在明与智之中,做到进退自如,保身家而利众人,包括利兄弟、利家国,泰伯可谓得道。在进退之中,“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”,吴祖泰伯做到了。尤其是吴祖泰伯创建了句吴国,并且句吴国留给了自己的二弟仲雍,在进取之时,“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长而不宰,是谓玄德”(创造了东西,却不占有,做出了功绩,却不自恃功劳,养育了东西,却不主宰它的命运,这才是深妙的德),吴祖泰伯也做到了。

吴祖泰伯,不是独行天下,而是道行天下。






欢迎光临 当代吴氏 (http://ddwu.net/dwu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