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代吴氏
标题:
泰伯奔吴 --- 从至德走向厚德
[打印本页]
作者:
青龙
时间:
2021-4-22 15:23
标题:
泰伯奔吴 --- 从至德走向厚德
在“家天下”的封建社会中,王位继承是一件难度比较大的选择题。在这个过程中,废立太子的事件比较多。在殷商末期的周国,古公亶父以仁慈为怀,在为了国家前途而废立储君这一事情上,一直犹豫不绝。对此,在周国储君之位的泰伯为了家国的安宁与吉祥,主动放弃储君之位,让周国得以顺利完成君位的传承。
泰伯放弃了储君之位,或者说推让王位,六百年后,孔子评论为“三以让天下”,效果是“民无得而称焉”,结论是“可谓至德也已矣”。孔子语言艺术高超,将泰伯推让周国王位,称为“让天下”,意境立即不同凡响。
泰伯至德,名至实归。泰伯三让储君王位之后,与二弟仲雍,经过两千里的长途跋涉,来到长江下游以南地区,团结当地居民,建立吴国。国祚长达六百多年,这可不是仅仅“至德”二字所能包括的了。
老子认为“上善若水”,主张“趋利避祸”,孔子希望“富而可求也,虽执鞭之士,吾亦为之。”。其实,秉赋至德的吴祖泰伯,与老子和孔子无异,同样也追求趋利避祸,以及富且贵。所以泰伯来到长江下游以南地区的吴地,带领当地民众发展生产,追求共同富裕,将蛮荒江南开发为鱼米之乡。
泰伯之侄周文王姬昌所作的《易经》之中,坤卦之《大象》曰:“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”。厚德载物,指的是道德高尚者,能承担重大的任务,完成重大的责任。
泰伯奔吴,将黄河中游流域的生产技术,尤其是农业生产技术,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吴地的与中原隔绝的土著居民,做到了“水利万物而不争”,实现共同富裕,尤其是泰伯在吴地建造城池,带领当地万民,保卫生产果实与生命安全,这种丰功伟绩,只能用“厚德载物”一词来加以陈述。
泰伯奔吴之壮举,实为从至德到厚德的壮丽过程。
欢迎光临 当代吴氏 (http://ddwu.net/dwu/)
Powered by Discuz! X3.2